铃声分类 铃声搜索

我的团长我的团:龙文章最后为何选择自杀?

阅读: 0 评论: 0 2025-04-30 01:29:49
看完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最后一集,我去看了原著。 看到龙文章自杀,我当时挺震惊的。 可后来想想,这就是他呀。 虽然他的选择在意料之外,却在情理之中。 在那时,自杀,是他最好选择,也最不会后悔的选择。 像一颗被战争碾碎的种子,表面上是绝望的终点,内里却藏着最执拗的信仰。 他的死,从来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我审判。 当战争沦为权力的游戏,他的肉身就成了最后的祭品。 01 南天门之后,信仰的崩塌 南天门战役,是龙文章的“精神断头台”。 他带着炮灰团用三十八天的血肉浇筑防线,换来的却是虞啸卿的背叛和上峰的冷眼。 沙盘推演时,虞啸卿曾跪求他传授战术。 可当真正需要后援时,承诺的援军成了“江对岸的烟花”。 虞师主力按兵不动,任凭树堡里的兄弟在弹尽粮绝中腐烂。 龙文章曾说“我要在南天门堆一千座坟”。 但最后发现,那些坟里埋葬的不仅是战友,还有自己对“袍泽情义”的信仰。 更讽刺的是,活下来的人被授予勋章,虞啸卿高升军长。 而龙文章却看清了真相。 战争,不过是权势者晋升的阶梯。 当虞啸卿准备北上参加内战时,龙文章那句“师座,西进吧(抗日)。 别北上(内战)”的哀求,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他可以用生命对抗侵略者,却无法接受同胞相残的荒诞。 02 战友的死亡,灵魂的凌迟 迷龙的死,是龙文章心里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。 为了保住这个东北莽汉的命,他打断了迷龙的腿,最后甚至亲手结束他的痛苦。 可当迷龙的妻子上官戒慈一次次递来毒茶时,他甘愿饮下,仿佛赎罪般的自虐才能缓解愧疚。 上官戒慈说,他身上有死人的味道。 炮灰团的人一个个在消失。 要麻死了,兽医被炸成碎片,豆饼死了,迷龙死了(其后后来阿译饮弹自尽,克虏伯追随死啦自杀……) 这些炮灰的死亡让他逐渐明白“带你们回家”的承诺,终究成了虚妄的谎言。 最痛的是,连“家”的概念都被战争异化。 孟烦了的父亲在日占区当保长,迷龙用棺材板搭的“家”被日军炸毁...... 龙文章自己连真名都不曾拥有。 龙文章不是他的名字; “死啦死啦”也不是他的真名。 他像游魂一样活在“团长”的躯壳里。 直到最后发现,自己拼命守护的“家”,不过是权力棋盘上一枚随时可弃的棋子。 03 清醒者的绝路 龙文章是整部剧里唯一清醒的“疯子”。 他看透了战争的荒诞。 虞啸卿高喊“一天只睡四小时”的激情,不过是官僚晋升的表演; 唐基口中“为了大局”的算计,实则是草菅人命的借口。 当其他人在浑噩中苟活,他却固执地要求士兵擦枪、洗澡、珍惜性命。 这些,都是他对生命的敬畏。 可也注定了他与麻木时代的格格不入。 可清醒是更深的痛苦。 他拒绝北上内战,本质上是对“战争意义”的彻底否定。 当虞啸卿命令他率部参与同胞厮杀时,他选择用自杀完成最后的抵抗。 火柴盒里的硫磺装入弹壳,脖颈上轻轻一拉...... 这,是他对“军人天职”最悲壮的嘲讽。 他在遗言中说:“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”。 04自杀:一场蓄谋已久的救赎 龙文章的自杀不是懦弱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殉道。 他亲手解散炮灰团,把幸存的兄弟推向生的可能; 他拒绝成为内战工具,用死亡保全最后一丝尊严。 甚至自杀的方式都充满隐喻。 用火柴点燃生命,如同他一生都在黑暗中擦亮微弱的火种。 当虞啸卿六十年后重返禅达,在花圈上写下“一生愧对的挚友”时,龙文章的墓碑早已隐入尘烟。 但他的死像一记重锤,发出一声声的叩问。 当撞上现实的铜墙铁壁,是低头妥协,还是以死明志? 龙文章选了后者。 因为对于他这样的“顽固分子”而言,活着向荒诞屈服,比死亡更可怕。 05 “疯子”的体面 他的死,成全了最后的体面。 在那个充斥着“听天由命”与“漫不经心”的世界里,他始终像一根绷紧的弦。 宁可断裂,也不愿松垮。 或许,就像孟烦了在老年时的喃喃:“他死了,我们才敢承认自己早就死了。” 龙文章用自杀撕开了时代的脓疮。 他用自己的死,在黑夜凿开了一道裂缝,让黎明的光透了进来。

评论

相关推荐

x 好铃声客户端下载